“坐奔驰、开宝马”的口号已经流传了几十年,凭借着出色的操控性、舒适性、越野能力,高端的悬架已经成为传统豪华溢价能力的重要支撑,比如:此前奔驰GLE可以通过空气悬架,使得后轮弹跳脱困,创新能力一家独大。且硬件的制造、系统的集成和匹配的验证等核心技术,也一直被海外车企牢牢掌握。

但新能源时代的到来,不仅为中国车企的销量带来了换道超车的机会,技术上也是如此,继刀片电池、CTB、易四方之后,比亚迪又一技术突破的云辇系统,定位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智能车身控制系统,完成了中国车企从0到1的突破。

不仅如此,通过解决垂向车身的控制问题,凭借感知层、决策层、执行层的协同工作,相比海外车企阻尼、空悬、液压等领域的碎片化解决方案,比亚迪这次给出的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,比如:一辆车的悬架调校,可以拥有运动、舒适两种风格;遇到爆胎,依靠三个车轮也能安全行驶;越野路况,单个车轮/四个车轮可以自由升降。直接完成了1到2的反超。


(资料图)

什么是云辇系统?

“辇”是古代帝王出行的载具,“云”则代表了智能、科技。简单理解,云辇就是为传统底盘结构,加入了智能大脑,感知层、决策层、执行层相互配合,实现了人、车、路、云、系统五大维度一体化的协同工作,为车身垂向控制插上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翅膀。

具体来说,感知单元提前采集前方路况,通过精准的算法、策略制定,对悬架状态进行主动调节,保证车辆底盘时刻处于最佳状态,提升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和安全性,可以全方位覆盖家用、运动、行政、越野等不同使用场景。

云辇产品矩阵包含云辇-C、云辇-A、云辇-P等产品,涉及比亚迪海洋王朝,腾势、F品牌、仰望全品牌序列。其中,云辇-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,将率先搭载在比亚迪汉、唐等车型上,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,云辇-C可提前采用高频小阻尼的舒适性控制策略,将底盘变软;当车辆处于快速过弯、加速、制动时,采用低频大阻尼的操控性控制策略,使底盘变硬,实现舒适性和运动性的完美兼容。

云辇-A智能空气车身控制系统,则可针对高度、刚度和阻尼可调,悬架调节行程可达150mm,并提供十余种功能模式,包括:随速调节、迎宾、便捷取物、高度安全锁定等模式,优化极致的舒适性、支撑性与通过性,并将率先搭载于腾势N7上,而此前拥有相同功能的BBA,大多售价在百万级区间。

另外,在品控方面,云辇实现了从零部件系统到整车的三重品质把关,完整零部件测试3000多项,系统集成测试2000多项,实车耐久验证经历了30多个月,跨越了全国完成千万公里的验证,满足高温、高寒、高湿、高腐蚀等极端环境的使用。

为什么做云辇系统?

一方面,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条件限制,由于搭载了大容量电池,新能源车型要比同级的燃油车更重,车身需要更好的承载能力,传统悬架升级迫在眉睫;另一方面,电动化改革了传统整车结构,机械控制向电信化控制转变,科技赋能让市场与用户,对于底盘场景化功能有了更高的期待。

用王传福的话来说“科技创新才是汽车高价值的体现”,这点放在冲击高端的F品牌和仰望上更加重要。以将率先配备云辇-P的仰望U8为例,新车具备高度可调、阻尼调节、刚度调节和4轮联动,悬架调节行程可达200mm,既可实现四轮同步升降能力,也可实现单轮独立升降,系统举升力高达5吨,满足高强度越野连续举升需求。

同时,多级刚度控制模块可实现三级调节,日常驾驶时,云辇-P处于一级刚度;当车辆处于急加减速、高速过弯等激烈驾驶工况时,触发二级刚度,刚度可瞬时提升200%;当车辆在高强度越野遭遇飞坡跌落等紧急情况时,可应急触发三级刚度,有效减少50%的冲击载荷,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。而且四轮联动功能可使车辆最大轮差达620mm,整车的循迹指数RTI值达600以上,极致优化越野时的抓地力。

随后发布的云辇-X则代表了全主动车身控制技术,可实现“0”侧倾、“0”俯仰、三轮行驶、车辆跳舞与原地起跳等高阶功能,王传福将其描述为“全球车身控制系统的最高水平。”

上述极致性能表现,是目前市面上的主销车型所不具备的。云辇系统的发布,不仅补齐了比亚迪车身控制技术的最后一块拼图,也通过领先、系统化的技术优势,为日后推出的高端车型,树立了更高的壁垒与产品魅力。

小结:发布会上,仰望U9的一跳,拉开了新能源赛道,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的距离。作为新能源时代的领导者,销量的连续猛增也让比亚迪更加自信,通过“技术为王,创新为本”的发展理念,比亚迪正在全方位实现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。

云辇的发布,也将让越来越多的车企,对新能源车身控制系统的关注,最终促进行业共同进步,将更好的安全性能与驾乘体验回馈给消费者。